北京鐵腕治霾 2020年PM2.5濃度降三成
日前,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》(以下簡稱規劃)。北京市委副書記、代市長蔡奇主持會議。
依據規劃,到2020年,北京市的PM2.5年均濃度要比2015年下降30%,降至每立方米56微克/立方米左右,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要超56%。
根據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2015年北京市空氣質量狀況,2015年北京的PM2.5年平均濃度值為80.6微克/立方米, 比國家標準超出1.3倍。空氣質量達標(優良)的天數為186天,僅占全年總數的51%。
會議指出,要打好應對空氣重污染天氣硬仗,及時總結經驗,采取堅決措施,嚴格執法問責,鐵腕治污、鐵腕治霾。
規劃還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北京市要以“煤改氣”“煤改電”“太陽能+輔助熱源”等多種改造方式,推進壓減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居民用生活散煤。到2020年底,實現全市基本無燃煤鍋爐,平原地區基本實現平房采暖“無煤化”;經營性服務行業的燃煤設施全部改用清潔優質能源。
到2020年,北京市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7651萬噸標準煤以內,形成以電力和天然氣為主體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輔助的能源供應體系。到2020年,清潔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0%以上。
同時,加快退出低排放標準的機動車。嚴格執行新增出租車“8改6”強制淘汰制度,到2020年,全市在用燃油出租車力爭達到國Ⅴ及以上標準。
推進使用清潔能源的同時,北京市政府也部署了治理污染源計劃。依據規劃,北京市將繼續淘汰建材、化工、機械、印刷等行業污染排放大的企業和污染排放較大的落后產業。到2017年底前完成全市50個重點區域、200個重點行政村的“散、亂、污”企業清理整治。
2017年底前,19個市級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生態工業園區,實現能源梯級利用、廢棄物排放最小化、產業循環式組合。到2020年,完成400家以上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,其中強制性審核150家,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全過程管理。
規劃還提出,到2020年,北京市用水總量將控制在43億立方米以內。同時,保障飲用水源安全,聚焦黑臭水體和劣Ⅴ類水體治理,綜合治理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和農業污水,繼續提高污水處理能力,推進污水管網建設,加大水資源調配、補給力度,改善水環境質量。
會議還指出,要把首都生態環境問題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,與周邊地區共同發力治理,在生態環境領域率先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