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興區發布“1+N”產業政策助力高精尖產業發展再提速
11月19日,北京市大興區召開“1+N”產業政策發布會,發布10項政策40余項獎勵條款,公布大興區“高精尖”企業指數標準,全力構建“高精尖”產業結構,促進優質企業入大興發展,鼓勵區內骨干企業提質增效。
“1+N”產業政策發布 最高補助達5000萬元
記者了解到,大興區“1+N”產業政策體系中,“1”即《大興區促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“N”為各產業專項配套政策。目前,產業專項政策已完成9個,分別由大興區科委、大興區商務委等單位研究制定。大興區1+N產業政策重點支持外貿企業、高精尖企業、現代金融服務業、上市企業、互聯網產業、文化創意產業、醫藥健康產業等領域。
為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,全力支持具有較高科技含量、較強發展潛力和較大經濟效益的企業入區,大興區出臺《大興區促進高精尖企業入區發展暫行辦法》。該辦法鼓勵優質企業入區發展,對符合扶持條件企業,按照年度區級高精尖企業名錄,達到前10名企業最低標準的,評定為“卓越貢獻獎”,并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2000萬元;達到11-20名企業最低標準的,評定為“突出貢獻獎”,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;達到21-30名企業最低標準的,評定為“高成長性獎”,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500萬元。對辦法出臺后引入符合扶持標準企業的項目引薦簽約中介機構,按其引入企業獲獎額度的5%進行一次性招商獎勵。對于特別重大的項目,按照“一企一策、一事一議”的原則,由大興區促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確定具體扶持政策。
發布“高精尖”企業指數標準
在此次會上,大興區首次嘗試以地均產出、人均稅收、研發投入、資源約束等指標為核心,制定大興區“高精尖”產業指數體系。只要企業達到高精尖標準,都一視同仁支持發展。在產業政策中也明確導向,鼓勵企業科技創新、鼓勵產業功能平臺建設、鼓勵企業登陸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。
大興區“高精尖”企業應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征:即發展質量好、創新能力強和高成長性,同時應有一定的資源消耗約束。選取人均稅收、地均產出(制造業)、地均稅收(制造業)、人均產出(服務業)、收入利潤率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、人均產出增速等7個指標作為研究大興區“高精尖”企業準入標準的控制指標;選取單位產出能耗、水耗、電耗等3個指標作為資源約束性指標。
全區儲備項目達200余個
記者了解到,截止到目前,大興區儲備項目200余個,重點跟進項目100余個,包括生物醫藥產業類、新媒體產業類、臨空產業類、新興產業類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類。
此前,大興區通過百名領導聯系百家企業、區級領導民營企業大走訪、為企業送服務包等活動,努力踐行“親和清”新型政商關系,爭取當好服務企業的“店小二”,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。大興區召開“匯賢者興”為主題的打造新型營商環境發布會、產業發展空間資源推介會、奇點·創新生態論壇,發布人才服務政策、科技創新政策及產業基金體系等改革優化舉措,吸引高端產業入駐,與相關企業達成深度合作意向。